科创长三角——科技工业与创新实践研学策划书一、研学主题科创长三角——解码硬核科技密码,培育未来创新素养二、研学背景与意义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科技工业创新的核心引擎,聚集了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,拥有上海张江科学城、苏州工业园区等国家级科创平台及众多行业龙头企业。当前青少年对科技工业的认知多局限于课本理论,缺乏“企业实景观察+实验室实操”的沉浸式体验。本次研学以“科技认知为基、实践探究为桥、创新思维为果”为核心,通过企业参访、专家授课、动手实践等形式,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科技工业的发展脉搏,理解核心技术的创新逻辑,树立科技强国意识与创新担当精神。三、研学对象高中学生(40人/期,分8个研学小组,每组5人,每组配备1套智能硬件实验套件)四、研学时间7天6晚五、研学目标(一)知识目标掌握集成电路制造流程、人工智能核心算法、智能制造技术等关键知识,了解芯片、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的研发逻辑;理解科技企业的创新生态体系,知晓“基础研究-技术攻关-成果转化”的全链条运作模式;了解上海工业遗产保护与科创融合的实践经验,明晰科技创新与历史传承的辩证关系。(二)能力目标通过企业参访、技术观察等活动,提升科技信息捕捉与逻辑分析能力;借助实验室实操、智能硬件制作等形式,增强动手实践与技术应用能力;通过创新方案设计、成果展示答辩,培养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能力。(三)情感目标感受中国科技工业的发展实力,激发对前沿科技的探索热情;体会科研工作者的攻坚精神与工匠精神,增强科技报国的责任意识;建立“科技改变世界”的认知,树立“敢创新、善实践”的成长理念。六、研学筹备(一)前期调研实地勘察芯片制造企业、AI研发中心、智能制造工厂等研学点,确认参访资质、技术展示权限及实操项目安全性;与上海交通大学、复旦大学、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及华为、中芯国际等企业对接,敲定专家授课、实验室使用等合作细节;结合高中物理、信息技术教材重难点与青少年认知规律,设计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研学任务体系。(二)物料准备研学资料:研学手册(含技术图谱、任务卡、实验记录页)、科技工业术语手册、长三角科创企业名录;工具设备:智能硬件实验套件(含单片机、传感器、编程器)、示波器、万用表、3D打印笔、笔记本电脑、急救包;物料标识:小组科创队旗、学员胸牌(含紧急联系人/过敏信息)、技术观察记录表、研学纪念勋章(芯片/机器人造型)。(三)人员配置总负责人1名:统筹研学全程,协调高校、企业、交通住宿等资源;研学导师2名:具备电子信息/计算机专业背景,持有研学导师资格证,熟悉科技研学规范;专家团队:芯片工程师1名(中芯国际)、AI算法专家1名(复旦大学)、智能制造专家1名(苏州工业园区);保障人员:安全员1名(持应急救援证书)、科技摄影师1名、企业对接专员2名(上海/苏州各1名)、司机2名。七、详细研学行程第一天:启程・初识科创长三角08:00-12:00集合出发:指定地点集合,发放研学物料,导师讲解行程规则、企业参访礼仪及“科创预热”任务(查阅长三角科创企业资料,列出3个最想探究的技术问题)。12:00-14:00抵达上海:午餐后入住研学基地(毗邻张江科学城,便于企业参访),整理休整。14:30-16:30开营仪式:总负责人致辞,介绍研学意义与专家团队;芯片工程师开展《芯片:科技世界的“心脏”》预热讲座,结合手机芯片拆解案例引出“核心技术自主创新”的研学视角。17:00-18:30破冰行动:以“科技知识抢答赛”“芯片拼图挑战”开展小组互动,确定组长与分工(技术观察员、实验操作员、数据记录员、成果展示员)。19:00-20:30晚间任务:完成研学手册“预热篇”,绘制小组“科技探究思维导图”;组长汇总疑问提交导师。第二天:上海・芯片制造探秘07:30-08:30早餐集合:发放“芯片诞生记”任务卡,讲解企业参访安全规范(如防静电着装要求)。09:00-12:00中芯国际参访研学:企业讲解员带领参观芯片展示馆,讲解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历程、芯片应用场景及我国芯片自主化进展;透过无尘车间观景窗,观察晶圆制造的光刻、蚀刻、封装等核心工序,记录各环节技术难点。12:00-13:30企业周边午餐:品尝科创园区特色餐食,休整交流。14:30-17:30芯片实验室实操:中科院专家演示“简易电路设计”实验,讲解电路原理与芯片功能的关联;各组使用实验套件完成“迷你LED显示电路”制作,学习焊接、调试基础技巧,记录实验数据与故障解决过程。18:00-19:30返程休整:途中小组交流芯片制造观察发现。20:00-21:30晚间复盘:完成研学手册“芯片篇”,撰写实验报告;导师组织“核心技术自主创新”小讨论。第三天:上海・人工智能前沿08:00-09:00早餐集合:发放“AI赋能未来”任务卡,讲解AI实验室安全须知。09:30-12:30华为上海研发中心参访:AI算法专家带领参观智能终端展厅,体验鸿蒙系统、智能驾驶模拟器等产品,讲解AI在通信、汽车等领域的应用;分组完成“AI应用调研”任务:记录3种AI产品的技术原理与用户价值,分析其创新亮点。12:30-14:00研发中心午餐:体验企业员工餐,感受科创企业工作氛围。14:30-17:30 AI实验室实践:专家讲解机器学习基础原理,演示“图像识别”“语音交互”简易程序的运行逻辑;各组使用编程工具,完成“基于AI的物体识别小程序”调试,学习基础代码修改与功能优化。18:00-19:30返程休整。20:00-21:30成果整理:各组完善AI应用调研记录,制作“AI技术应用”演示PPT。第四天:苏州・智能制造实践07:30-09:00前往苏州:乘车赴苏州工业园区,导师沿途讲解长三角“研发在上海、制造在苏州”的科创协同模式。09:30-12:30苏州智能制造工厂参访:企业技术总监带领参观智能生产线,讲解工业机器人、数字孪生、柔性制造等核心技术,观察“黑灯工厂”的自动化生产流程;实操体验:在技术员指导下,学习工业机器人的基础操作(如抓取、组装简单零件),记录操作步骤与精度数据。12:30-14:00园区午餐:品尝苏州特色美食,了解智能制造与地方产业的融合发展。14:30-17:30 3D打印创新实践:技术专家讲解3D打印原理与应用场景,演示FDM打印技术的操作流程;各组使用3D建模软件设计“迷你机械零件”,通过3D打印机完成制作,测试零件适配性并优化设计。18:00-19:30入住苏州酒店:整理休整。20:00-21:30调研汇总:各组整理智能制造观察记录,撰写“柔性制造优势分析”短篇报告。第五天:上海・科创与传承08:00-09:00返回上海:乘车返回上海,途中小组交流研学阶段性收获。09:30-12:00上海工业遗产研学:参观上海国际时尚中心(原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改造项目),讲解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设计理念与技术手段;走访张江科学城展示馆,了解“老厂房变身科创空间”的转型案例,分析历史保护与科技创新的协同路径。12:00-13:30工业风主题午餐:在改造后的老厂房餐厅用餐,感受工业文化氛围。14:30-17:30创新思维工作坊:复旦大学创新学院导师开展《青少年创新思维培养》讲座,讲解“问题导向-方案设计-原型制作”的创新方法论;小组实战:围绕“校园生活痛点”,运用本次研学所学技术知识,设计1个简易创新方案(如智能储物柜、校园环境监测装置)。18:00-19:30自由活动:参观上海科技馆,补充科技知识储备。20:00-21:30方案完善:各组打磨创新方案,绘制设计草图与技术路线图。第六天:上海・成果整合与实践08:30-12:00创新方案深化:各组结合专家建议修改创新方案,部分小组可使用实验套件制作方案原型(如简易传感器模块);导师逐一指导方案的技术可行性与创意亮点,完善展示内容。12:00-13:30科创主题午餐:践行“光盘行动”,交流方案完善思路。14:30-17:30模拟创业路演:各组以“创业团队”身份进行创新方案路演,阐述方案价值、技术原理、实施计划;专家团队扮演“投资人”进行提问点评,指导方案优化方向。18:00-19:30成果整理:各组根据路演反馈完善最终成果,准备闭营展示。20:00-21:30最终筹备:进行闭营分享彩排,打磨展示细节。第七天:总结・践行创新使命09:00-11:30闭营分享会:各组展示研学成果(如芯片实验报告、AI小程序演示、智能制造观察手册、创新方案路演PPT及原型);学员代表分享感悟,结合“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素养”制定个人成长计划;专家点评,总负责人总结,颁发“优秀研学小组”“科创小先锋”证书及纪念勋章。12:00-13:30结业午餐:品尝上海特色美食,回味研学时光。14:30-15:00整理返程:归还实验设备与物料,集合乘车前往高铁站/机场。15:00-21:00返程:途中完成研学满意度问卷与创新承诺签名,结束研学之旅。八、师资与专家保障研学导师:具备电子信息/计算机专业背景,5年以上科技研学带队经验,持有急救证书与研学导师资格证,熟悉长三角科创资源分布。芯片工程师:中芯国际资深工程师,参与过多代芯片制造项目,擅长将专业技术转化为青少年易懂的表达。AI算法专家: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,专注于人工智能应用研究,拥有丰富的科普与实操指导经验。智能制造专家:苏州工业园区智能制造研究院骨干,长期从事工业自动化技术推广,熟悉企业生产场景与青少年实践需求。九、安全保障(一)交通保障选用具备高端商务接待资质的旅游公司车辆,司机持A1驾照,驾龄15年以上,熟悉上海、苏州城市及园区道路;每日出发前检查车辆安全状况。(二)住宿保障入住科创园区周边合规酒店(四星级标准),2人/间,独立卫浴,配备保险箱、灭火器;酒店24小时安保值守,导师夜间查房2次。(三)餐饮保障选择食品经营许可证齐全的餐厅(含企业内部员工餐厅),签订食品安全协议;提前排查过敏食材(如海鲜、坚果),提供定制餐食;确保用餐环境清洁卫生。(四)医疗保障安全员持应急救援证书,急救包配备外伤处理药品、抗过敏药、晕车药等;与研学点附近医院(如上海张江医院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)建立应急联动,确保15分钟内响应。(五)专项保障企业参访:提前与企业确认参访禁区与安全规范,学员全程佩戴访客证,听从企业讲解员引导;进入无尘车间需按要求穿戴防静电服、鞋套。实验室实操:实验前由专家进行安全培训,明确设备操作禁忌;导师全程旁站指导,严禁违规操作精密仪器。应急预案:制定《科技研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》,涵盖设备操作意外、人员走失、突发疾病等场景;为学员购买高额研学意外险与财产险。十、成果展示与评价(一)成果展示形式技术成果:研学手册(含观察记录、实验报告)、智能硬件制作成品、创新方案设计书及原型;创意成果:“科技工业”摄影展、“AI应用”短视频、创新方案路演PPT;传播形式:闭营分享会、校园科创成果展、研学公众号专题推送。(二)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(40%):导师根据学员企业参访专注度、实验操作规范性、小组协作表现打分;成果性评价(40%):专家团队对技术成果的专业性、创新方案的可行性、展示表现的完整性打分;互评与自评(20%):学员之间互评方案创意与协作贡献,自我总结研学收获与创新反思。十一、预算明细(40人/期,总计XX元)项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