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韵寻踪——成都巴蜀文化与非遗传承研学策划书一、研学主题蜀韵寻踪——解码古蜀文明密码,传承巴蜀非遗薪火二、研学背景与意义成都作为巴蜀文化发源地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承载着三千年未中断的文明记忆:三星堆的青铜神树诉说古蜀先民的奇幻想象,蜀绣的针脚流转千年匠心,川剧的锣鼓唱响市井风情。当前青少年对地域文化的认知多停留于表面,缺乏“文物实证+技艺实操+市井观察”的深度体验。本次研学以“古蜀文明为根、非遗技艺为脉、市井文化为魂”为核心,通过遗址探访、非遗体验、民俗调研等形式,让青少年触摸古蜀文明的厚重,感受非遗技艺的温度,理解巴蜀文化的精神内核,树立文化自信与传承自觉。三、研学对象初中/高中学生(40人/期,分8个研学小组,每组5人,每组配备1套非遗体验工具包)四、研学时间7天6晚五、研学目标(一)知识目标掌握三星堆、金沙遗址核心文物(青铜神树、太阳神鸟金饰等)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,理解古蜀文明的独特性;了解蜀绣、川剧、成都漆器、竹编等非遗技艺的历史渊源、工艺特点及文化价值;明晰成都“两江环抱”的地理格局与“慢生活”市井文化的形成逻辑,知晓川菜背后的民俗密码。(二)能力目标通过文物观察、遗址探究等活动,提升历史考据与文化解读能力;借助非遗技艺实操、民俗调研等形式,增强动手实践与文化表达能力;通过研学报告撰写、非遗文创设计,培养创意转化与文化传播能力。(三)情感目标感受巴蜀文化的多元魅力,激发对地域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;体会非遗传承人的坚守精神,增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意识;建立“传统与现代共生”的认知,树立地域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。六、研学筹备(一)前期调研实地勘察三星堆遗址、蜀绣博物馆等研学点,确认文物展示状态、非遗体验承接能力及场地安全性;与四川博物院、三星堆博物馆、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及蜀绣、川剧传承基地对接,敲定专家讲解、技艺教学等合作细节;结合历史、美术教材重难点与青少年认知规律,设计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研学任务体系。(二)物料准备研学资料:研学手册(含文物图谱、非遗工艺图解、任务卡)、《古蜀文明探秘手册》、《成都非遗图鉴》;工具设备:蜀绣基础套件(绣绷、绣线、针具)、竹编材料、漆器上色工具、速写本、相机、急救包;物料标识:小组“蜀韵”队旗、学员胸牌(含紧急联系人/过敏信息)、非遗技艺评分卡、研学纪念徽章(太阳神鸟造型)。(三)人员配置总负责人1名:统筹研学全程,协调场馆、传承人、交通住宿等资源;研学导师2名:具备历史/民俗专业背景,持有研学导师资格证,熟悉成都文化脉络;专家团队:考古专家1名(三星堆博物馆)、蜀绣传承人1名、川剧表演艺术家1名、川菜文化学者1名;保障人员:安全员1名(持急救证书)、文化摄影师1名、非遗基地对接专员1名、司机2名。七、详细研学行程第一天:启程・初识天府之国08:00-13:00集合出发:指定地点集合,发放研学物料,导师讲解行程规则、文物参观礼仪及“巴蜀文化预热”任务(查阅古蜀文明传说,列出3个最想解开的谜团)。13:00-14:30抵达成都:午餐后入住研学基地(毗邻宽窄巷子,便于市井文化调研),整理休整。15:00-17:00开营仪式:总负责人致辞,介绍研学意义与专家团队;考古专家开展《三星堆:沉睡三千年的古蜀密码》预热讲座,结合青铜纵目面具图片引出“文明溯源”的研学视角。17:30-19:00破冰行动:以“古蜀文物猜猜乐”“非遗知识抢答赛”开展小组互动,确定组长与分工(文物观察员、技艺操作员、民俗调研员、成果展示员)。19:30-21:00晚间任务:完成研学手册“预热篇”,绘制小组“巴蜀文化探究思维导图”;组长汇总疑问提交导师。第二天:广汉・三星堆文明解码07:30-09:00前往广汉:乘车赴广汉三星堆遗址,导师沿途讲解“天府之国”的地理成因与古蜀文明发展脉络。09:30-12:30三星堆博物馆深度研学:专家带领参观一、二号展馆,重点解析青铜神树的宇宙观象征、纵目面具的身份之谜、金杖的权力寓意;分组完成“文物解码”任务:选取1件核心文物(如青铜大立人),记录其尺寸、纹饰、工艺特征,结合讲解推测其功能与文化内涵。12:30-14:00三星堆周边午餐:品尝广汉特色小吃(缠丝兔、连山回锅肉),感受地域饮食文化。14:30-17:30模拟考古与文物修复体验:考古专家演示洛阳铲使用、土层识别及陶片清理技巧,讲解三星堆考古发掘的关键历程;各组在模拟考古区开展“发掘”实践,寻找“青铜残片”道具,学习拼接、加固的基础修复方法,记录操作流程。18:00-19:30返程成都:途中小组交流三星堆研学的震撼与疑问。20:00-21:30晚间复盘:完成研学手册“古蜀篇”,撰写考古体验随笔;导师组织“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关联”小讨论。第三天:青羊宫・道文化与蜀绣传承08:00-09:00早餐集合:发放“非遗技艺寻踪”任务卡,讲解蜀绣工坊参观须知。09:30-12:00蜀绣博物馆与工坊研学:非遗传承人带领参观蜀绣博物馆,讲解蜀绣“针脚细密、色彩明快”的特点,展示《芙蓉鲤鱼》《熊猫》等经典作品;实操体验:在传承人指导下,学习平针、滚针等基础针法,完成“迷你熊猫蜀绣”小作品,记录针法技巧与创作心得。12:00-13:30青羊宫周边午餐:品尝成都小吃(钟水饺、龙抄手),休整交流。14:30-17:00青羊宫道文化研学:道长讲解青羊宫作为“川西第一道观”的历史,解析八卦亭、三清殿的建筑风水与道教文化符号;体验道教养生文化:学习简易太极招式,了解“道法自然”理念与成都“慢生活”的文化关联。17:30-19:00返程休整。19:30-21:00成果整理:完善蜀绣作品标签,撰写“蜀绣技艺感悟”,小组分享道文化理解。第四天:锦里・川剧与民俗调研08:30-09:30早餐集合:发放“市井文化调研”任务卡,讲解川剧观赏礼仪。10:00-12:30川剧艺术中心研学:川剧表演艺术家讲解川剧的“唱、做、念、打”,演示变脸、吐火、滚灯等绝技的幕后原理;互动体验:学习川剧基本唱腔与手势,试穿川剧服饰,感受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。12:30-14:00锦里古街午餐:品尝三大炮、糖油果子等民俗小吃,感受古街烟火气。14:30-17:30锦里与武侯祠民俗调研:走访锦里非遗商铺,调研竹编、漆器、糖画等技艺的传承现状,与手艺人开展简短访谈:“您如何平衡传统技艺与市场需求?”参观武侯祠,了解三国文化对巴蜀地区的影响,记录《出师表》书法碑刻的艺术特点。18:00-19:30返程休整。20:00-21:30调研汇总:整理访谈记录与民俗照片,撰写“锦里非遗传承现状”短篇报告。第五天:金沙・古蜀文明延续与漆器工艺08:00-09:00早餐集合:发放“文明传承”任务卡,讲解漆器工坊安全规范。09:30-12:00金沙遗址博物馆研学:讲解员带领参观遗址馆与陈列馆,重点解读太阳神鸟金饰的象征意义、青铜神树与三星堆文物的关联;观看“金沙之光”沉浸式影片,感受古蜀文明从三星堆到金沙的延续与演变。12:00-13:30博物馆周边午餐:品尝成都特色川菜(鱼香肉丝、麻婆豆腐),了解川菜“一菜一格,百菜百味”的特点。14:30-17:30成都漆器工艺体验:漆器传承人讲解成都漆器“雕花填彩、描金彩绘”的工艺,展示战国船棺漆器复制品;实操体验:在传承人指导下,完成漆器小摆件的上色、描金基础工序,感受“千磨万彩”的工匠精神。18:00-19:30返程休整。20:00-21:30文化对比:结合三星堆与金沙文物,小组讨论“古蜀文明的传承与演变”,撰写分析笔记。第六天:宽窄巷子・市井文化与文创设计08:30-12:00宽窄巷子深度调研:文化学者带领走访宽窄巷子,讲解“宽巷忆旧、窄巷寻幽、井巷品茗”的格局,解析老院落的川西建筑特色;分组开展“市井文化调研”:记录茶馆盖碗茶礼仪、老成都手艺人(捏面人、吹糖人)的生存状态,体验蜀绣文创产品制作。12:00-13:30宽窄巷子特色午餐:在百年茶馆品尝盖碗茶与茶点,感受“慢生活”氛围。14:30-17:30非遗文创设计工作坊:文创设计师开展《非遗元素的现代转化》讲座,讲解如何将蜀绣、漆器元素融入现代设计;小组实战:结合本次研学所学非遗知识,设计1款“古蜀文明+非遗”文创产品(如太阳神鸟蜀绣书签、三星堆漆器摆件),绘制设计图并阐述创意。18:00-19:30自由活动:逛春熙路,感受成都“传统与现代交融”的城市特质。20:00-21:30方案完善:各组打磨文创设计方案,准备闭营展示。第七天:总结・践行文化传承使命09:00-11:30闭营分享会:各组展示研学成果(如三星堆文物解读报告、蜀绣/漆器作品、市井文化调研报告、非遗文创设计方案);学员代表分享感悟,结合“青少年如何传承巴蜀文化”制定个人行动计划;专家点评,总负责人总结,颁发“优秀研学小组”“非遗传承小使者”证书及纪念徽章。12:00-13:30结业午餐:品尝成都火锅(提供清汤锅底备选),回味研学时光。14:30-15:00整理返程:归还体验工具与物料,集合乘车前往高铁站/机场。15:00-21:00返程:途中完成研学满意度问卷与文化传承承诺签名,结束研学之旅。八、师资与专家保障研学导师:具备历史/民俗学专业背景,5年以上文化研学带队经验,持有急救证书与研学导师资格证,熟悉成都文化资源分布。考古专家:三星堆博物馆资深研究员,参与过遗址发掘与文物研究,擅长用通俗语言解读古蜀文明。非遗传承人:国家级蜀绣传承人、成都漆器工艺大师,从事技艺传承30年以上,教学耐心细致,善于指导青少年实操。文化学者: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,专注于成都民俗与市井文化研究,调研指导经验丰富。九、安全保障(一)交通保障选用正规旅游公司车辆,司机持A1驾照,驾龄15年以上,熟悉成都及广汉周边道路;每日出发前检查车辆安全状况。(二)住宿保障入住宽窄巷子周边合规酒店(三星级标准),2人/间,独立卫浴,配备空调、灭火器;酒店24小时安保值守,导师夜间查房2次。(三)餐饮保障选择食品经营许可证齐全的餐厅(含百年老字号、非遗美食馆),签订食品安全协议;提前排查过敏食材(如海鲜、坚果),考虑青少年口味提供清淡餐食备选(如免辣川菜);确保食材新鲜、用餐环境卫生。(四)医疗保障安全员持急救证书,急救包配备外伤处理药品、抗过敏药、肠胃药等(针对川菜饮食特点增配肠胃调理药品);与研学点附近医院(如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、广汉市人民医院)建立应急联动,确保20分钟内响应。(五)专项保障遗址与展馆参访:提前与场馆确认参观路线与禁区,学员全程佩戴胸牌,听从专家与导师引导;禁止触摸文物展柜与遗址保护设施。非遗技艺实操:体验前由传承人进行安全培训,明确针具、漆器颜料等工具的使用禁忌;导师全程旁站指导,避免操作意外。应急预案:制定《文化研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》,涵盖人员走失、饮食不适、操作受伤等场景;为学员购买足额研学意外险。十、成果展示与评价(一)成果展示形式文化成果:研学手册(含文物记录、体验笔记)、蜀绣/漆器实物作品、市井文化调研报告;创意成果:非遗文创设计图、“古蜀文明”情景剧、“成都印象”摄影展;传播形式:闭营分享会、校园非遗文化展、研学公众号专题推送。(二)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(50%):导师根据学员文物观察细致度、技艺操作熟练度、小组协作表现打分;成果性评价(30%):专家团队对实物作品、调研报告、文创设计的专业性与创意性打分;互评与自评(20%):学员之间互评协作贡献与作品创意,自我总结文化认知提升与传承反思。十一、预算明细(40人/期,总计XX元)项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