触摸千年文脉——西安历史文化深度研学策划书一、研学主题触摸千年文脉——解码周秦汉唐文明密码,践行文化传承使命二、研学背景与意义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,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,拥有兵马俑、古城墙、陕西历史博物馆等世界级文化遗产,承载着周秦汉唐的辉煌记忆。当前青少年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多局限于课本文字,缺乏具象化、沉浸式体验。本次研学以“实物见证历史、实践感悟文化”为核心,通过实地探访、动手体验、专家对话等形式,让青少年挣脱书本束缚,近距离触摸历史温度,理解文化传承的深层意义,树立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。三、研学对象初中/高中学生(40人/期,分8个研学小组,每组5人)四、研学时间7天6晚五、研学目标(一)知识目标掌握兵马俑、古城墙、陕西历史博物馆核心文物的历史背景、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;理解秦代“物勒工名”制度、明代军事防御体系、唐代“胡汉交融”等历史知识;了解考古发掘流程、文物修复原理及非遗技艺(书法、毛笔制作、古籍修复)的文化价值。(二)能力目标通过模拟考古、文物观察等活动,提升细节观察与逻辑分析能力;借助小组合作、访谈调研等形式,增强沟通协作与语言表达能力;通过研学手册记录、成果展示,培养文字撰写与创意输出能力。(三)情感目标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,激发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;体会工匠精神与传承责任,增强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;建立“古今共生”认知,树立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。六、研学筹备(一)前期调研实地考察兵马俑博物馆、古城墙等研学点,确认开放时间、体验项目承接能力及安全隐患;与陕西历史博物馆、非遗传承机构对接,敲定专家讲座、互动体验等合作细节;调研青少年认知特点,结合历史教材重难点设计研学任务单。(二)物料准备研学资料:研学手册(含行程安排、知识清单、任务卡、随笔页)、文物图鉴、西安历史年表;工具设备:洛阳铲模拟工具、考古毛刷、放大镜、笔记本、相机、急救包;物料标识:小组队旗、学员胸牌(含紧急联系人信息)、研学纪念章。(三)人员配置总负责人1名:统筹研学全程,协调各方资源;研学导师2名:负责日常行程引导、知识讲解与任务指导;专家团队:考古专家1名、文物修复师1名、非遗传承人2名(书法、毛笔制作);保障人员:安全员1名(持急救证书)、摄影师1名、司机2名。七、详细研学行程第一天:启程・初识古都07:00-12:00集合出发:指定地点集合,发放研学手册与物料,研学导师讲解行程规则、安全须知及“古都初见”预热任务(记录高铁沿途关中平原风光与历史联想)。12:00-13:30抵达西安:午餐后入住研学基地(毗邻书院门,便于文化体验),整理休整。14:30-16:30开营仪式:总负责人致辞,介绍研学意义与专家团队;考古专家开展《文物中的历史密码》预热讲座,结合兵马俑图片引出“细节见历史”的研学视角。17:00-18:30破冰行动:以“历史人物猜猜乐”“文物拼图赛”开展小组互动,确定各组组长与分工。19:00-20:30晚间任务:完成研学手册“预热篇”,记录对西安的初印象与研学期待;组长汇总小组疑问,提交研学导师。第二天:临潼・对话秦代军魂07:30-09:00前往临潼:乘车赴临潼区,研学导师沿途讲解“秦中自古帝王州”的历史背景。09:30-12:00兵马俑深度探访:讲解员带领参观一、二、三号坑及文物陈列馆,重点解析陶俑军阵布局、服饰发式差异及“千人千面”的艺术特征;分组完成“陶俑细节探秘”任务:观察并记录3处陶俑细节(如鞋底纹路、发丝样式、铠甲纹路),结合讲解分析背后的历史信息。12:00-13:30临潼特色午餐:品尝当地美食,感受关中饮食文化。14:00-16:30模拟考古体验:考古专家现场演示洛阳铲使用方法、土层观察技巧及陶片清理流程,强调操作规范;各组在模拟考古区开展发掘实践,寻找“陶片遗迹”,运用放大镜观察纹路,结合专家指导判断年代与用途;每组分享发掘成果,专家点评并讲解汉代瓦当、秦代陶片的鉴别要点。17:00-18:30返程休整:返回市区,途中小组交流当日收获。19:30-21:00晚间复盘:完成研学手册“秦代篇”,撰写考古体验随笔;导师组织“工匠精神”小讨论。第三天:城墙・感知古今共生07:00-07:30早餐集合:强调晨练观察注意事项,发放“城墙时空对话”任务卡。08:00-12:00古城墙徒步研学:从永宁门登城,讲解员讲解明城墙修建历史、周长数据及“马面”“垛口”“敌楼”的军事防御原理;徒步至安定门(全程约7公里),沿途观察城砖刻字、墙缝植被、古今建筑对比,记录3处“古今交融”场景(如晨练老人、现代高楼与城墙同框);偶遇晨练者时,小组开展简短访谈:“您眼中的城墙对西安有什么意义?”12:00-13:30城墙下特色午餐:品尝西安特色面食,休整放松。14:30-16:30城墙文化专题分享:讲解员结合上午观察,解析“糯米灰浆”的制作工艺与明代“城砖溯源”制度;观看永宁门“开城门”仪式纪录片,理解城墙的文化象征意义。17:00-18:00自由活动:在城墙附近广场观察市民活动,感受城墙与日常生活的联结。19:30-21:00晚间任务:整理访谈记录与观察照片,完成“城墙古今对话”图文报告。第四天:陕历博・解码文明脉络08:00-08:30集合出发:强调博物馆参观纪律,发放“文物溯源”任务卡。09:00-12:30陕西历史博物馆深度参观:资深讲解员带队,按“史前-周秦汉唐-宋元明清”顺序参观,重点讲解何家村窖藏文物、唐三彩骆驼载乐俑等核心展品;分组完成“文物解码”任务:每组选取1件展品(如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),探究其工艺、用途及背后的历史故事。12:30-14:00博物馆周边午餐与休整。14:30-16:30文物修复零距离:进入博物馆“文物修复互动区”,观摩修复师修补唐三彩仕女俑的实操过程;修复师开展《文物的“重生”》微型讲座,讲解修复流程、材料选择及“修旧如旧”原则;小组提问互动:“修复时如何平衡历史真实性与完整性?”17:00-18:00返程休整。19:30-21:00成果整理:各组制作“文物故事卡”,含展品图片、历史背景、工艺解析三大板块。第五天:老街巷・探寻烟火传承08:30-12:00书院门非遗体验:走访书院门古街,感受笔墨纸砚文化氛围,参观古籍修复店;非遗体验1:毛笔制作工坊实操——在传承人指导下,体验毛发分拣、梳理基础工序,了解“一支好笔”的制作标准;非遗体验2:书法临摹——跟随书法老师学习基础笔法,临摹“人”“文”等字,感受书法艺术魅力。12:00-13:30书院门特色午餐:品尝陕西凉皮、肉夹馍等小吃。14:30-17:30回坊民俗调研:走进百年泡馍馆,店主讲解泡馍历史与“自己掰馍”的文化意义;实操体验:亲手掰馍、参与泡馍制作简易流程,品尝自己参与制作的美食;街头调研:寻找吹糖人、捏面人等非遗手艺人,记录其技艺特点与传承现状。18:00-19:00返程休整。19:30-21:00调研汇总:各组整理非遗体验记录与调研数据,撰写“烟火中的传承”短篇报告。第六天:法门寺・感悟信仰传承07:30-09:30前往法门寺:乘车赴扶风县,研学导师讲解法门寺历史与佛教文化背景。10:00-12:30法门寺深度探访:参观法门寺地宫,讲解员解析佛指舍利的发现过程、保存方式及宗教意义;观察地宫出土的金银器、瓷器等文物,对比唐代宫廷工艺与民间技艺的差异。12:30-14:00法门寺周边午餐与休整。14:30-16:00信仰与文化专题讨论:导师引导思考:“宗教文物如何体现古代文化交流与工艺水平?”小组分享:结合此前研学经历,谈“文物背后的信仰与传承”。16:30-18:30返程西安。19:30-21:00研学成果筹备:各组整合7天素材,准备闭营分享会展示内容(如PPT、情景剧、手账等)。第七天:总结・践行传承使命09:00-11:30闭营分享会:各组展示研学成果(如“文物故事”情景剧、“古今交融”摄影展、非遗体验手账);学员代表分享研学感悟,结合“如何做文化传承者”谈行动计划;专家点评,总负责人总结,颁发“优秀研学小组”“文化传承小使者”证书及研学纪念章。12:00-13:30结业午餐:品尝西安特色美食,回味研学时光。14:30-15:00整理返程:收拾行李,归还物料,集合乘车前往高铁站。15:00-20:00返程:途中完成研学满意度问卷,结束研学之旅。八、师资与专家保障研学导师:具备5年以上历史研学指导经验,熟悉西安历史文化,持有研学导师资格证,擅长青少年沟通引导。考古专家: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,参与过宝鸡、临潼等地考古项目,善于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青少年易懂的表达。文物修复师:陕西历史博物馆资深修复师,从事文物修复工作20年以上,实操经验丰富。非遗传承人:书院门知名毛笔制作师、书法教师,持有非遗传承人证书,教学耐心细致。九、安全保障(一)交通保障选用正规旅游公司车辆,司机持A1驾照,驾龄10年以上,无重大事故记录;每日出发前检查车辆状况。(二)住宿保障入住研学基地(三星级标准),2人/间,独立卫浴,配备空调、灭火器;基地24小时安保值守,研学导师夜间查房。(三)餐饮保障选择资质齐全、卫生达标的餐厅,签订食品安全协议;每日食材新鲜,兼顾青少年口味与营养均衡,提供素食、过敏餐备选。(四)医疗保障安全员持急救证书,随身携带急救包(含退烧药、创可贴、抗过敏药等);与研学点附近医院(如临潼区人民医院、西安市第一医院)建立应急联动机制,确保30分钟内可抵达救治。(五)应急保障制定《研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》,涵盖交通事故、突发疾病、人员走失等场景;为每位学员购买足额研学意外险;每日出发前、返程后清点人数,建立“导师-组长-学员”三级联络机制。十、成果展示与评价(一)成果展示形式纸质成果:研学手册(含任务完成情况、随笔、照片)、文物故事卡、调研报告;创意成果:“古今交融”摄影展、“文物故事”情景剧、非遗体验手账;分享传播:闭营分享会、学校公众号专题推送、研学成果校园展。(二)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(60%):研学导师根据学员任务完成质量、小组协作表现、课堂互动积极性打分;成果性评价(30%):专家团队对各组展示成果的知识性、创意性、深度性打分;互评与自评(10%):学员之间互评协作表现,自我总结研学收获。十一、预算明细(40人/期,总计XX元)项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