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寻儒家文化与泰山底蕴研学周记(20篇)周记1:研学前的期待[研学准备周1]今天老师下发了研学通知,主题是“探寻儒家文化,感悟泰山底蕴”。回家后我立刻翻出地图,找到山东曲阜和泰安的位置——曲阜是孔子的故乡,泰山是“五岳之首”,光想想就觉得兴奋!妈妈帮我列了行李清单:换洗衣物、运动鞋、笔记本,还有老师要求带的放大镜(说是观察地质用)。晚上我对着镜子练习叠行李,心里暗暗想:这次一定要认真记录,把看到的都写进周记里!周记2:解密研学手册[研学准备周2]研学手册终于发下来了!封面印着孔庙大成殿和泰山云海,翻开里面有任务卡、知识问答和空白记录页。我最感兴趣的是“孔子足迹打卡表”,上面列了孔庙、杏坛等8个地点,需要记录每个地方的一个小故事。我查了《论语》绘本,提前记下“学而时习之”的出处,还在手册上画了个小孔子头像,希望到时候能快速完成任务!周记3:启动仪式上的小决心[研学第1天・上午]今天在学校广场举行研学启动仪式。校长说:“研学不是旅游,是带着问题去探索。”安全员叔叔演示了急救包的用法,还教我们万一走散要找穿橙色马甲的导师。我和同桌小宇分在一组,我们约定:每天互相提醒记笔记,登山时不落下对方。上车前,我把研学手册放进背包最外层,摸了摸它,好像在跟它说“我们出发啦”!周记4:大巴上的儒家小课堂[研学第1天・中午]大巴车驶往曲阜,研学导师李老师开始“预热”。她讲了孔子“韦编三绝”的故事——孔子读《周易》把竹简的皮绳磨断了三次,我赶紧记在手册上。后来李老师组织知识问答,问“儒家五常是什么”,我举手回答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,还得到了一枚“文化小达人”贴纸!窗外的景色从城市变成田野,我好像已经闻到曲阜古城的味道了。周记5:初见曲阜[研学第1天・下午]抵达曲阜时,天空飘着小雨。我们住的酒店在古城墙边,推开窗户就能看到青灰色的瓦檐。办理入住后,李老师带我们逛了附近的小巷,路边有卖儒家文创的小店,我买了一支刻着“温故知新”的钢笔。晚饭吃了曲阜特色的“孔府宴”,其中“诗礼银杏”甜甜的,导游说这是孔家传承下来的菜品,原来吃饭也能感受儒家文化呀!周记6:专家讲座里的“孔子”[研学第1天・晚上]今天听了曲阜师范大学王教授的讲座,主题是“儒家文化的起源”。王教授用动画展示了孔子周游列国的路线,我才知道他为了传播思想,走了十几年,遇到过很多困难。有同学问“孔子为什么重视教育”,教授说“有教无类”是孔子的理念,不管贫富贵贱都能上学。我在手册上写下:“要像孔子一样,做个爱学习、愿意分享的人。”周记7:孔庙的“石头书”[研学第2天・上午]走进孔庙,最先看到的是棂星门,导游说这是象征孔子“与天同寿”。最让我震撼的是大成殿前的碑刻,有的刻着皇帝的题字,有的记录着孔庙的历史,密密麻麻像一本“石头书”。我们小组的任务是找“杏坛”的故事,在杏坛旁边的石碑上,我看到“孔子讲学处”五个字,想象着两千多年前,孔子在这里教学生读书的场景,觉得特别神奇。周记8:“寻找孔子足迹”闯关记[研学第2天・中午]上午的“寻找孔子足迹”活动太有趣了!任务卡上有三个问题:1.大成殿有多少根柱子?2.哪块碑是康熙皇帝写的?3.孔子弟子中谁最擅长经商?我和小宇分工,他数柱子,我找碑刻,最后在导游的提示下,我们答出“子贡擅长经商”,还得到了孔庙的纪念徽章。虽然跑了很多路,但完成任务的那一刻,比玩游戏通关还开心!周记9:孔府里的礼仪课[研学第2天・下午]今天在孔府学了“拜师礼”。礼仪老师给我们穿了蓝色的传统服饰,教我们“拱手礼”的姿势:左手在上,右手在下,弯腰30度。我对着孔子像行拜师礼时,心里特别严肃,好像真的在向孔子学习。老师说,礼仪是儒家文化的一部分,体现对他人的尊重。之后我们参观了孔府的“前堂后寝”,看到孔家人吃饭、读书的地方,才知道“家风”是怎么传承的。周记10:《孔子》演出的泪目时刻[研学第2天・晚上]今晚看了大型实景演出《孔子》,当看到孔子因为列国不接受他的思想,独自坐在河边叹气时,我差点哭了。后来演到他的弟子们围过来,一起读《论语》,灯光照亮了整个舞台,我又觉得很温暖。演出结束后,小宇跟我说:“原来伟大的人也会遇到挫折,我们也要像孔子一样坚持。”我把这句话记在了手册的扉页上。周记11:泰山地质博物馆的“石头密码”[研学第3天・上午]今天来到泰安,第一站是泰山地质博物馆。讲解员姐姐拿着一块泰山石说:“泰山形成于28亿年前,比恐龙出现还早!”博物馆里有很多地质标本,有的石头上有波浪状的纹路,姐姐说这是古代海洋留下的痕迹——原来泰山曾经在海底!我们小组的“地质小侦探”任务是分析一块岩石的形成原因,我用放大镜观察,发现里面有亮晶晶的颗粒,判断它是“花岗岩”,还得到了讲解员的表扬。周记12:岱庙的“铜亭奇迹”[研学第3天・下午]岱庙是泰山的“门户”,里面有很多文物。最特别的是“铜亭”,整个亭子都是用铜做的,阳光下闪闪发光,导游说它已经有400多年历史了,从来没有生锈。我们的任务是完成“岱庙文化拼图”,我负责收集“天贶殿”的信息,知道了它是仿照北京故宫太和殿建造的,殿里的壁画讲的是泰山神巡游的故事。和小组同学一起整理信息时,我发现合作能让事情做得更快!周记13:泰山故事会[研学第3天・晚上]今晚李老师组织了“泰山故事会”,她讲了“盘古开天辟地”的传说——盘古死后,头变成泰山,四肢变成其他四岳。有同学分享了“秦始皇封禅泰山”的故事,说秦始皇为了纪念功绩,在泰山上立了石碑。我还查了资料,知道杜甫写过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,明天就要登山了,我一定要站在山顶,感受这首诗的意思!周记14:红门登山记[研学第4天・上午]今天从红门开始登泰山!刚开始我走得很快,还跟小宇比赛谁先到下一个景点。可走了半小时,腿就开始酸了,汗把衣服都浸湿了。李老师说:“登山就像学习,要循序渐进。”我放慢脚步,开始观察路边的植物——有结着小红果的灌木,还有贴着石壁生长的松树。导游说这些松树叫“望人松”,是泰山的“迎客使者”。我用手机拍了照片,想回家给爸爸妈妈看。周记15:十八盘的“坚持”[研学第4天・中午]到了十八盘,我才知道登山有多难!这里的石阶又陡又窄,我只能扶着栏杆慢慢走,每走一步都要深呼吸。小宇也累得不行,我们互相拉着对方的手,一步一步往上爬。有位老奶奶给我们递了水,说“小朋友加油,山顶的风景最美”。终于爬到南天门时,我坐在台阶上,看着下面的云雾,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!周记16:玉皇顶的震撼[研学第4天・下午]站在玉皇顶(泰山最高点)的那一刻,我终于明白“一览众山小”的意思了!远处的山都被云雾围着,像一个个小岛,太阳照在云海上面,金光闪闪的。我们参观了玉皇庙,庙里有“泰山极顶”的石碑,我和小宇在这里合了影。小组研讨时,我分享了登山的感受:“做事情只要坚持,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。”李老师说,这就是研学的意义——在实践中成长。周记17:星空下的分享[研学第4天・晚上]今晚在山顶住宿,晚上我们在院子里举行“星空下的研学分享”。抬头能看到很多星星,比城市里亮多了!我分享了这几天的收获:知道了儒家文化的重要性,学会了观察地质标本,还懂得了坚持的道理。小宇说他最喜欢孔庙的碑刻,觉得古代人很有智慧。李老师说,这些收获会成为我们成长中的“宝藏”,我觉得她说得对!周记18:下山的“回望”[研学第5天・上午]今天坐缆车下山,从缆车上往下看,泰山的景色又不一样了——石阶像一条长长的带子,缠绕在山上。我回望山顶,想起昨天登山的过程,突然觉得自己很勇敢。下山后,我们整理了研学资料,我把观察报告、照片和贴纸都贴在手册里,满满的都是回忆。李老师说,这些资料是我们的“研学成果”,要好好保存。周记19:结业仪式的感动[研学第5天・下午]研学结业仪式上,我和小宇的小组因为“岱庙文化拼图”做得好,被评为“优秀研学小组”,还得到了证书!校长说,这次研学我们不仅学了知识,还学会了合作、坚持。我上台分享时,有点紧张,但还是说出了心里话:“谢谢老师和同学,这次研学让我爱上了中华传统文化,以后我还要去更多地方探索!”周记20:把研学装进行囊[研学结束后1周]研学结束一周了,我还常常翻看研学手册。妈妈说我变了——以前不爱读历史书,现在每天都会看几页《论语》;以前做事情容易放弃,现在遇到困难会想起登十八盘的经历。我把从泰山带回来的小石头放在书桌上,它像一个小提醒:不管走多远,都不要忘记研学中的收获。下次有研学活动,我还要参加!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