闽西赣南:在红色沃土上触摸初心——研学心得体会当研学大巴驶入龙岩古田镇,道路两旁“古田会议永放光芒”的红色标语渐渐清晰,远处的古田会议会址在青山绿水间静静矗立。在此之前,“古田会议”于我而言,只是历史课本上“1929年召开,确立思想建党、政治建军原则”的一行文字;“长征出发地”也只是地图上一个标注着“长汀”的红色圆点。而当我用AR眼镜“穿越”回古田会议现场,用无人机俯瞰长征初期的行军路线,听老党员摩挲着红军借据讲述往事,才真正明白:闽西赣南的红色沃土上,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“初心”的密码,每一段故事都藏着信仰的力量。这场为期四天的初心传承研学,让我从“读历史”变成“懂历史”,更让“传承红色基因”从口号变成了刻在骨子里的行动自觉。一、古田会议会址:AR眼镜里的“历史重逢”研学首站是古田会议会址。这座白墙黑瓦的闽西民居,门前的“古田会议会址”六个鎏金大字庄重醒目,院内的千年古柏枝繁叶茂——课本里的黑白图片,此刻变成了可触摸的真实场景。讲解员告诉我们,1929年冬天,就是在这座普通的祠堂里,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了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,解决了“建设什么样的军队、怎样建设军队”的根本问题。最让我震撼的,是“AR还原古田会议”的互动体验。戴上AR眼镜,眼前的会场瞬间“活”了起来:身着灰布军装的红军战士们围坐在长桌旁,有的在认真记录,有的在激烈讨论,毛泽东同志站在台前,声音铿锵有力地阐述着“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”。我试着伸手触碰虚拟场景中的木桌,指尖虽只触到空气,却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参会者们的热血与坚定。当听到一位虚拟红军战士说“我们打仗不是为了自己,是为了让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”时,我忽然眼眶发热——以前总觉得“革命理想”很遥远,可在这一刻,它变成了具体的话语、真切的眼神,让我读懂了“初心”最朴素的含义:为人民谋幸福。在会址旁的古田会议纪念馆,我们看到了当年红军使用过的煤油灯、笔记本,还有一份泛黄的会议决议手稿。讲解员指着手稿上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说:“这份决议前后修改了多次,每一处修改都体现着党对军队建设的深入思考。”我凑近玻璃展柜,看着那些褪色的字迹,忽然意识到:今天我们所说的“实事求是”,早已融入党的血脉——从当年反复打磨会议决议,到如今新时代的改革发展,这种“一切从实际出发”的精神,正是初心的延续。那天下午,我们在会址前的广场上重温了入团誓词。当“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”的誓言响彻云霄,我看着身边同学们紧握的拳头,看着远处飘扬的五星红旗,忽然明白:古田会议的光芒,不仅照亮了过去,更指引着现在——我们这一代人的“初心”,就是接过前辈的接力棒,用实际行动守护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与幸福。二、长汀长征出发地:无人机下的“战略密码”“红旗跃过汀江,直下龙岩上杭。”研学第二站,我们来到长汀县——这座被称为“红色小上海”的古城,也是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之一。站在汀江畔的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前,望着静静流淌的汀江水,讲解员的话让我们陷入沉思:“1934年10月,红九军团就是从这里渡过汀江,踏上长征路的。当时,长汀的老百姓连夜赶制军鞋、筹集粮食,把自己的亲人送上前线,他们不知道亲人能不能回来,却依然选择相信革命会胜利。”随后的“无人机航拍长征路线”实践,让我对当年红军的艰难有了更直观的认识。我和小组成员操控无人机,沿着当年红九军团的行军路线飞行,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连绵的群山、狭窄的山道。地理老师在一旁讲解:“长汀地处闽西山区,山高路险,红军行军不仅要躲避敌人的追击,还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。你们看这条山道,最窄的地方只能容一个人通过,当年红军就是在这样的路上,背着武器、粮食,一步步走向远方。”我们尝试用无人机测量一段山路的坡度,结果显示最大坡度达45度。“这样的坡度,别说背着装备行军,就是空手上山都很困难。”小组长大声说。我操控无人机缓缓下降,镜头扫过山间的竹林,忽然看到一处刻着“红军路”的石碑。那一刻,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红军战士们相互搀扶、奋力攀登的身影——他们不是超人,只是一群心怀信仰的普通人,却凭着“革命理想高于天”的信念,征服了一座又一座高山。在长汀县博物馆,我们看到了一件特殊的展品——一张红军借据。借据上写着:“今借到张大妈稻谷伍拾斤,待革命胜利后加倍偿还。”讲解员告诉我们,这张借据是当年红军向村民借粮时写下的,后来当地政府找到了张大妈的后人,兑现了承诺。“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,不仅是纪律,更是对老百姓的承诺。”听到这里,我忽然想起研学路上看到的“红军桥”“红军井”——这些以“红军”命名的事物,不是简单的纪念,而是老百姓对红军的认可,是“军民鱼水情”最生动的证明。那天晚上,我在研学日记里写道:“以前读长征故事,只知道‘二万五千里’很长,却不知道每一步都走得那么难。今天用无人机看过行军路线,才明白‘不怕牺牲、排除万难’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红军战士用脚一步步踩出来的信念。”三、瑞金革命旧址:老党员手中的“初心信物”“吃水不忘挖井人,时刻想念毛主席。”研学第三站,我们来到瑞金—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,也是“红井”的故乡。站在红井旁,看着井台上“红井”两个朱红大字,听着讲解员讲述毛主席带领群众挖井的故事,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学过的课文《吃水不忘挖井人》。以前读这篇课文时,只觉得是个温暖的故事,如今站在井边,看着村民们依然在使用这口井,才明白:这口井不仅解决了老百姓的饮水问题,更体现了党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的初心。我们有幸采访了住在红井附近的老党员钟爷爷。钟爷爷今年86岁,胸前的党徽被擦拭得锃亮。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布包,小心翼翼地打开,里面是一枚褪色的红军徽章和一本泛黄的党员手册。“这枚徽章是我父亲留下的,他当年是红军通讯员,1934年随红军长征,再也没回来。”钟爷爷的声音有些哽咽,“他走之前说,一定要跟着党,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。我后来入了党,这辈子都在记着他的话,记着党的初心。”钟爷爷给我们看党员手册里的内容,扉页上是他年轻时写下的誓言:“向父亲学习,为人民服务。”手册里记录着他几十年来做的好事:帮邻居修水管、给留守儿童辅导功课、组织村民清理红井周边环境……“我没做过什么大事,就是觉得,党培养了我,我得对得起胸前的党徽,对得起‘党员’这个称号。”钟爷爷的话很朴实,却让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——原来,初心不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,而是像钟爷爷这样,一代又一代人用平凡的行动坚守的信念。在瑞金革命旧址群,我们还参观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、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等。在大礼堂内,我们看到了当年的会议座椅、主席台,讲解员告诉我们:“这里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的地方,当年在这里召开的苏维埃代表大会,让老百姓第一次有了‘主人翁’的感觉。”我坐在当年代表们坐过的木椅上,想象着几十年前,来自各地的代表们在这里为了革命事业、为了老百姓的幸福建言献策,忽然明白:“人民当家作主”不是一句空话,从当年的苏维埃政权到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,党始终在践行“为中国人民谋幸福,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”的初心。四、红色数字绘本:把“初心故事”讲给同龄人听研学最后一天,我们的任务是制作“红色故事”数字绘本,把这次研学的收获分享给更多同龄人。我和小组成员选择以“古田会议—长汀出发—瑞金红井”为线索,用漫画的形式讲述我们的研学经历,再配上AR动画,让读者扫描绘本上的图案,就能看到我们拍摄的古田会议AR场景、无人机航拍视频。制作过程中,我们争论最多的是“如何让红色故事更吸引同龄人”。一开始,我们想把历史事件直接搬上绘本,可写着写着就觉得太枯燥。后来,我们想起钟爷爷的故事,决定加入“小视角”——比如以一个红军通讯员的孩子为主角,通过他的眼睛看古田会议、看红军出发、看红井的诞生。“这样既能讲清历史,又能让同龄人有代入感。”组长说。我们还在绘本里加入了“初心问答”环节,比如“你觉得今天的我们,该如何传承红军精神?”“如果遇到困难,你会像红军战士一样坚持吗?”。在绘制红军行军的画面时,我特意画了一个小战士背着粮食,旁边配文:“他可能和我们一样大,却已经在为革命奋斗了。”我想让读者知道,当年的革命者不是“遥远的英雄”,他们也曾是和我们一样的年轻人,只是因为有了信仰,才变得无比坚强。当我们把制作好的数字绘本展示给研学指导老师时,老师笑着说:“你们不仅自己懂了初心,还学会了怎么把初心故事讲给别人听,这就是最好的传承。”那天下午的成果分享会上,每个小组都展示了自己的作品——有的制作了红色故事短视频,有的设计了“重走长征路”互动游戏,还有的编排了红色情景剧。看着这些充满创意的作品,我忽然明白:传承红色基因,不是简单地复述历史,而是用新时代的方式,让红色故事“活”起来,让初心的种子在更多人心里生根发芽。五、研学归来:让“初心”成为前行的力量回到学校后,我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把我们小组制作的红色数字绘本分享给班级同学。当同学们用手机扫描绘本上的图案,看到古田会议的AR场景时,发出了阵阵惊叹:“原来古田会议是这样的!”“红军行军的路线这么难走啊!”看着同学们好奇的眼神,我忽然觉得,这次研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我自己读懂了初心,更在于我能成为“初心的传递者”。现在,我和几位同学一起成立了班级“红色宣讲小组”,利用课间时间给同学们讲闽西赣南的红色故事,还在学校的文化节上展示了我们的数字绘本。有同学问我:“为什么你现在对红色故事这么感兴趣?”我想起钟爷爷手中的红军徽章,想起古田会议会址里的AR场景,想起长汀江面上的无人机镜头,笑着说:“因为我真正走进了那些故事,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,也知道了我们这一代人该做些什么。”这次闽西赣南初心传承研学,让我收获的不仅是历史知识,更是一种精神力量。以前,我总觉得“爱国”“担当”是很大的词,不知道该怎么践行;现在我明白,认真学习是担当,帮助同学是担当,向身边人传播红色故事也是担当。就像古田会议的光芒照亮了红军的道路,闽西赣南的红色故事也照亮了我的成长之路——它让我知道,无论走多远,都不能忘记“为什么出发”;无论做什么,都要记得“为了谁奋斗”。如今,每当我翻开研学相册,古田会议会址的白墙黑瓦、长汀江畔的纪念碑、瑞金红井旁的老槐树,还有钟爷爷胸前闪亮的党徽,都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。它们像一颗颗种子,在我心里种下了“初心”的根,也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: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,我们一定要接过前辈的接力棒,用知识武装自己,用行动践行初心,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,让初心的光芒永远照亮前行的道路。